亚速钢铁厂战况始终受到全球的高度聚焦,其中一方面原因是以那里为老巢的“亚速营”是否会被歼灭是俄对乌“特别军事行动”的一个重要作战目标,而另一个方面就在于,围绕亚速钢铁厂内是否有“大鱼”的传言不断搅动着外界的兴奋点。到底这个目前最受关注的乌军工事之中是否有外国军队的军官,特别是北约国家的高级军官呢?从目前的公开信息来看,包括俄媒体爆料出来的“大鱼”版本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
最新鲜出炉版本:加拿大陆军中将
俄媒体报道中提到的加拿大将军
俄罗斯Rambler.ru网站3日的标题非常具有画面感,“加拿大将军卡迪尔在试图逃离亚速钢铁厂时被捕”。这篇报道称,有媒体报道,加拿大前陆军司令特雷弗·卡迪尔中将在试图离开亚速钢铁厂时被俄军抓获。俄媒体还称他已经被送往莫斯科接受审讯。
俄“360”电视频道的报道称,这一加拿大将军在试图逃离亚速钢铁厂时被捕。有关这方面的消息出现在媒体和社交网络上。据称,这一北约将军在乌克兰境内负责1号生物实验室,那里有18人专门研究致命病毒。
有关这一说法,还有多家俄媒体有报道,比如,俄罗斯《观点报》3日以“霍达科夫斯基评估在马里乌波尔逮捕一名加拿大将军的消息”为题进行了报道,文章引用俄“东方”营营长亚历山大·霍达科夫斯基的话称,早些时候,一些人试图逃出亚速钢铁厂,最近一次未能成功逃离的共有25人。
不过,俄“东方”营营长强调,如果他们试图通过开设的人道主义通道逃离,那么他们将被甄别身份后被抓捕。
俄罗斯“生活”新闻网3日发表题为“无法逃脱:泽连斯基试图从亚速斯钢铁厂拯救哪些北约将军”的文章称,通过人道主义走廊离开亚速钢铁厂的一名钢厂前雇员称,乌克兰军方经常谈论地下室里有一名西方军队的高级将领的存在。他总是与泽连斯基保持联系。
外媒截图
俄媒体的爆料不少,但截至目前俄军方没有给予任何回应。俄权威媒体也没有对此进行跟进,报道这些“细节”的大都不是俄罗斯非常主流的媒体。因此,老刘判断,“细节”越详实,就显得越不真实,如果俄官方已经拿到了这么确实的证据,甚至像一些俄媒体报道的“人已被抓获,并被送往莫斯科受审”,那俄官方应该已经火力全开攻击西方了,因为这是打击西方的最最有力的炮弹。
反之则可能说明,目前仍然处于双方信息战的范畴。而位于攻打马里乌波尔第一线的俄“东方营”的指挥官都没有直接回应,可能透露出两层意思,一是乌军可能确实借助开启人道主义通道撤离马里乌波尔平民的过程中,曾出现了乌军的突围行动,但截至目前并没有抓到“大鱼”,或者说目前还没有甄别出来真实身份。
俄方最希望看到的版本:美国将军
俄媒体中报道中使用的美军将领的照片
此前曾有俄媒称,一些军事记者和众多消息来源报告说,北约军官甚至美国陆军将军都可能被封锁在马里乌波尔。
俄罗斯“生活”新闻网3日的文章称,4月份,互联网上有消息称,一名美国少将在马里乌波尔被俘虏,此人是北约陆军司令美国陆军少将克劳蒂尔。但这一消息并未得到证实。俄媒称,美军和北约高级军官被包围在马里乌波尔主要原因是俄军和顿涅茨克武装力量迅速突破该市并对其进行封锁。另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于“亚速营”和乌克兰海军陆战队的叛乱,西方军官可能被剥夺了指挥权。
俄罗斯《报纸报》报道称,俄政治学家萨莫伊洛夫称,俄如果在马里乌波尔有可能俘虏北约国家的军官,那么这将对俄罗斯产生积极影响。在敌对行动地区,这些军官要么是犯下战争罪的共犯,要么是战争罪的直接参与者。这些北约国家的军官应在俄法律范围内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我们的反情报部门知道如何审讯,所以这些家伙会告诉一切……因此,在不久的将来,究竟是谁藏在那里,计划和具体行动将被公开。对俄罗斯来说,这将产生积极的军事政治效果,而对西方来说,这将是声誉的严重损害。”
但从目前信息来看,这种可能性并不是太大。
可能性最高的版本:有若干西方国家的教官
俄罗斯《消息报》2日报道,俄军事观察员维克多·利托夫金称,北约国家对亚速钢铁厂的情况很感兴趣,因为他们不想让全世界知道他们的教官是如何教乌克兰军队杀死顿巴斯居民的。
根据顿涅茨克共和国领导人的说法,有来自各个国家大约400名或更多外国雇佣军在钢铁厂内。他们不仅是雇佣军,还有来自北约国家训练和教育乌克兰军队的教官和专家。因此,所有北约国家领导人都希望,这些人不要出现在电视镜头中,而且不要让外界知道,北约国家不仅用武器支持乌克兰,而且还指挥乌军对抗顿巴斯居民。
据报道,自2015年以来,美国军事专家一直在多个训练场训练乌克兰军队。截至2021年,美国、加拿大、法国和瑞士的教官都参与培训乌军人工作。参与这些培训工作的西方军人从上尉到上校都有,也可能有将军。
老刘认为,不同级别的西方国家的军事教官以雇佣兵的身份被封锁在亚速钢铁厂内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但其中的“大鱼”究竟有多大,还有待更多信息披露。
当然也不排除,其中真的有非常大的“大鱼”存在,毕竟战场瞬息万变,是否真有北约高级军官没有来得及撤出,被困在马里乌波尔呢?而普京此前要求停止对亚速钢铁厂进行打击的命令,也引发外界的广泛猜测。
延伸阅读
亚速钢铁厂为何成为俄罗斯军队“最难啃的骨头”?
据俄罗斯国防部消息,4月30日和5月1日两天,上百名平民从亚速钢铁厂及周边地区撤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表示,联合国代表和乌方工作组正努力从亚速钢铁厂撤离更多平民。根据乌克兰官方早前的消息,亚速钢铁厂内约有1000名妇女儿童和老人。
在乌克兰东南部港口重镇马里乌波尔,俄乌交火已经超过两个月。自俄罗斯军队从乌克兰西线大范围撤离以来,马里乌波尔战事成为这一轮俄乌冲突的焦点,而亚速钢铁厂的攻守又堪称马里乌波尔战事的焦点。
2月24日,俄罗斯军队开始用火炮攻打马里乌波尔。2月25日上午,俄军从位于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向马里乌波尔推进。4月中,俄军控制了马里乌波尔的大部分城区。4月16日,俄国防部发言人表示,俄军已控制了马里乌波尔除亚速钢铁厂之外的所有城区。
俄罗斯总统普京4月21日的一通命令,更让这座苏联时期的工厂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当天,普京宣布取消进攻亚速钢铁厂的计划,改为围困。
亚速钢铁厂为何成为“最难啃的骨头”,迫使俄军不得不改变战法?
美国卫星图像公司Maxar Technologies4月29日公布的亚速钢铁厂卫星图像
钢铁巨头如何炼成?
亚速钢铁厂可以说是“一出生就是大手笔”。
在马里乌波尔建造这座钢铁厂的决定,是苏联最高经济会议主席团会议于1930年2月做出的,投资预算为2.92亿卢布。选在马里乌波尔并非偶然,这个亚速海港口重镇扼守着运送铁矿石前往刻赤半岛的海上通道。1931年11月,苏联开始在马里乌波尔为该厂修建配套港口,随后在亚速海上专门开辟了一条新航道。
在卫国战争期间,亚速钢铁厂在苏联军用钢材生产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些钢材用于制造装甲车、迫击炮、炸弹等。德军占领后,将该厂命名为“亚速工厂1号”,置于德国企业旗下管理,并设法部分恢复了生产。1943年9月,德军从马里乌波尔撤退前,炸毁了该厂的高炉、平炉和其他设备。
自1944年10月起,苏联开始对该厂进行大规模修复,至1948年具有了完整的冶金生产线。复建后的亚速钢铁厂势头不减,在规模和技术上创下多项苏联乃至欧洲的纪录。到1983年建厂50周年之际,该厂已累计生产铸铁1.455亿吨、钢材1.182亿吨和轧材9640万吨。苏联解体前,亚速钢铁厂仍在引入新设备,实现技术工艺新突破。
1991年苏联解体后,亚速钢铁厂归乌克兰所有。1997年,该工厂被列入对乌克兰经济和安全具有战略意义的企业名单。目前,该厂是乌克兰最大的冶金企业之一,也是欧洲规模最大和最现代化的钢铁生产企业之一,其产品的高品质获得全球70多个国家认可,在宽轨铁路钢轨和钢轨扣件等诸多领域具有独特性和领先优势。
当地时间5月3日晚,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表视频讲话称,当天有156名平民从马里乌波尔亚速钢铁厂撤离,抵达了扎波罗热
尚武传统下的“军工厂”
亚速钢铁厂的独特城市发展背景,也给了人们管窥苏俄历史的一个切口。
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撑起一个城市,在苏联时期并非个案。马里乌波尔始建于18世纪初期的一个哥萨克要塞,因流经的卡利米乌斯河,所以命名为卡利米乌斯。1779年,城市名改为马里乌波尔,意为“玛利亚城”。很长一段时间,这个城市是一个以捕鱼和贸易为主的地方。自19世纪末建成港口和铁路并连接全国其他地区后,该市开始发展重工业,但其质变发生在苏联时期。
苏联对马里乌波尔进行了广泛的开发和建设,1930年代亚速钢铁厂的兴建更是其发展史上的大事。1925年该市只有约5万人居住,1941年时已超过24万人。
根据2014年的统计,在马里乌波尔工业结构中,冶金业约占82.5%,采矿业约占8.4%,整个城市的经济活动几乎都是围绕冶金业开展。苏联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此类产业结构单一的城市,多集中在采煤、发电、冶金、化工、木材加工等领域。苏联解体后,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俄罗斯,这类产业结构单一的市镇仍有440至460个,约占城市总量的40%。
产业结构单一市镇在许多工业发达国家也存在,但苏联更典型,数量更多,这与苏联当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自上而下通过行政命令推行城市化有关。一般来说,这类苏联城市的建立会经历四个阶段:建立企业—项目投产—工程竣工(行业发展)—城市形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城市是因企业而生并不为过。
除了企业与城市“合二为一”的特点之外,因为苏俄浓厚的军事传统,亚速钢铁厂也有着浓厚的军事化或准军事化色彩。其实,“战斗民族”这个称号并非毫无根由。关于俄罗斯的民族性格,俄罗斯著名学者利哈乔夫院士在其著作《思考俄国》曾有一段描述,“人们通常将俄罗斯文化定性为一种介乎于欧洲与亚洲之间、西方和东方之间的过渡文化,但是,只有从西方看罗斯,才能看出这一毗邻状态。……拜占庭文化赋予罗斯以基督教的精神特性,而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则赋予罗斯以武士侍卫制。”这两种文化影响共同融合成了俄罗斯独有的文化性格,前者就是东正教的弥赛亚意识,后者则是尚武传统。从第一代沙皇伊凡四世加冕到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倒台的370年间,沙俄同欧亚二十多个国家先后进行了近百场战争,平均每10年就有一次较大规模战争。
这样的尚武传统,让苏联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都或多或少存在与战争相关的考量或因素,发达的国防工业和军事工业综合体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上世纪70年代,苏联曾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军火出口国;到了80年代末,国防与军需工业产值已占苏联国内生产总值的25%以上,由国家推动或资助的科学研究、实验有超过75%和军事工业综合体有关。苏联解体后,其衣钵主要由俄罗斯继承。俄罗斯现为世界第二大军火出口国,其军工业出口总额占全世界军火贸易的五分之一以上,仅次于美国。
俄军久攻不下的多重考量
正是鉴于亚速钢铁厂的重要性,冷战时期,苏联在亚速钢铁厂修建了规模宏大的人防设施。流出的视频和图像显示,其地下通道四通八达,还有一些可保障人们基本活动的空间。其空间之大,功能之完备,系统之复杂,让外界惊讶。
据俄媒报道,亚速钢铁厂占地面积达11平方公里,拥有41个厂区和80多座高大建筑,地下设施包括地下隧道和通讯通道等共六层,但也有媒体报道与此有出入。由于这处庞大的地下设施具有军事上的敏感性,俄乌双方与该工厂最直接接触的人员似乎都没有直接给出详尽的介绍,导致外界说法不一。
但总体而言,亚速钢铁厂的确是一座易守难攻的防御工事,俄军初期也的确吃了亏。除了苏联时期人防设施的底子,其易守难攻也与乌克兰自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长达八年的苦心经营和打造有关。
在此次对抗中,乌克兰武装部队将亚速钢铁厂变成了一个强大的设防区,配备了长期射击点,工厂的所有通道都安装了地雷爆炸设施。虽是易守难攻,可这并不意味着确实拿不下来。实际上,除了考虑投入,对莫斯科而言,由于马里乌波尔已基本在俄军控制下,该厂作为一个“死角”已不具备特别大的军事意义。围而不破、重点打援更属上策,现已有多架为营救亚速钢铁厂被困人员派出的乌克兰直升机被击落。
不过,莫斯科更多考虑的可能是此举的政治意义:一方面,为平民提供人道主义通道,向乌克兰民众再次表明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不针对平民;另一方面,将基辅置于营救不力的境地,削弱民众和士兵对泽连斯基的支持。
在100多名平民乘坐公共汽车和救护车撤离亚速钢铁厂后,马里乌波尔市政府官员表示,乌克兰、俄罗斯和国际组织正在就更多撤离进行高层谈判。与此同时,亚速钢铁厂中的乌克兰军事人员通过社交媒体表示,在部分平民撤离后,俄罗斯重新对该厂进行空袭和炮轰。
平民撤离现场,资料图
据俄罗斯国防部早前的消息,除了部分平民外,还有一批乌克兰军事人员、“亚速营”民族主义者以及外国雇佣兵藏匿在亚速钢铁厂中。
亚速钢铁厂,资料图
更大的难题在于“占领之后”
虽然亚速钢铁厂的抵抗对马里乌波尔战事已无实质影响,俄罗斯方面占领马里乌波尔的军事目标已基本实现,并借此控制了亚速海,打通了通往克里米亚半岛的沿海走廊。
但对莫斯科而言,更大的难题在于“占领之后”。美国一名高级国防官员5月2日表示,就俄罗斯在乌克兰顿巴斯地区的整体行动而言,其进展仍然“是微乎其微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俄罗斯的计划缺乏后勤保障,很大程度上还因为乌克兰人的抵抗确实很好”。在一些地区,俄军占领后因保障跟不上而不得不“宣布胜利后撤军,又被乌克兰再拿回去”。
而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源源不断的援助,极有可能令俄罗斯陷入消耗战的境地。美国总统拜登4月21日在白宫说,美国将向乌克兰提供价值8亿美元的额外安全援助,帮助其增强在乌东部顿巴斯地区的作战能力。此外,美国将向乌克兰政府提供5亿美元直接经济援助,帮助其稳定经济等。美国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5月2日表示,美国已向乌克兰提供了超5500套标枪反坦克导弹系统。西方媒体评论称,这些武器是乌克兰防御俄罗斯的关键。
此外,英法德等欧洲多个国家也加大了向乌克兰提供军援的力度。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主席沃洛金当地时间5月2日表示,以德国为首的一些欧洲国家领导人由于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而正在成为冲突的一方。“所有决定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的欧洲国家领导人都玷污了自己,应该作为战犯被追究责任。”
而在战场之外,俄罗斯还面临着来自美国和欧洲不断升级的严厉制裁。欧盟能源部长5月2日举行会议,讨论出台新制裁措施。
德国总理朔尔茨近日在接受德国媒体访问时指出,西方国家只会在俄乌达成和平协议后,才会撤销对俄制裁。他还表示,和平协议的条款应该由乌克兰来决定。朔尔茨的这番表态,也被视作乌克兰和西方国家近期对俄态度日趋强硬的一个缩影。